服务热线
400-888-9999
2025-07-22 19:10:29
来源:新疆视窗
浏览量:10377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驿站。大暑一到,太阳像被谁推了一把,直直钉在黄经120°的坐标上,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这时的蝉声瞬间拔高八度,柏油马路泛起晃眼的白光,风带着滚烫的呼吸穿过街巷——盛夏被推至最炽烈的顶点,也悄悄亮出了倒计时的灯牌。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驿站。大暑一到,太阳像被谁推了一把,直直钉在黄经120°的坐标上,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这时的蝉声瞬间拔高八度,柏油马路泛起晃眼的白光,风带着滚烫的呼吸穿过街巷——盛夏被推至最炽烈的顶点,也悄悄亮出了倒计时的灯牌。此刻,每一口空气里都翻滚着稻香、汗味和远处雷雨的铁锈味,仿佛地球正在用全身力气说:尽情燃烧吧,这是属于滚烫灵魂的最后狂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大暑分为三候,以下三句简短的话,却是大自然用滚烫的笔触写下的生命暗语——盛极而衰,衰极又生。
一候腐草为萤:枯败的草丛里,萤火虫破卵而出,提着幽绿的小灯笼,把黑夜烫出点点星光。
二候土润溽暑:土地潮湿闷热,蚯蚓也钻出泥土透气,留下蜿蜒的“书法”。
三候大雨时行:午后骤雨突如其来,雨脚砸在瓦片上,溅起一瞬即逝的碎银。
大暑期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既有祈福纳祥的仪式,也有消暑解热的饮食与娱乐活动。以下按地域和类型为你盘点最具代表性的八大习俗:
1、晒伏姜
三伏天将生姜切片或捣碎,与红糖层层叠放,纱布蒙口,置烈日下晒至糖汁尽入姜片。成品“伏姜”辛辣回甘,冬病夏治,可暖胃散寒、预防感冒。
2、斗蟋蟀
大暑前后蟋蟀壮硕,古人携子到田埂捉虫,设盆以草茎引斗,胜虫振翅长鸣,败虫退却。此俗始于唐、盛于宋,至今仍是乡村夏夜的童趣。
3、送“大暑船”
大暑日,渔民将按比例缩小的三桅帆船(内载米、肉、糖等祭品)抬至海边,鼓号鞭炮齐鸣,随后拖至外海点燃,寓意送走“五圣”(瘟神),祈求祛病消灾、渔汛丰收。
4、烧伏香
多地农村在伏天最热的这几天焚香祷告:一求风调雨顺、稻谷满仓;二借药香烟雾驱虫祛病,兼有“伏灸”之意,用中草药香熏烤穴位防治顽疾。
5、过大暑
莆田人称大暑为“过大暑”。当天必吃荔枝、羊肉和米糟——荔枝浸井水,凉甜如蜜;羊肉温补去湿;米糟(甜酒酿)助发汗排暑。亲友之间也以荔枝相赠,有“大暑吃荔胜人参”之说。
6、喝暑羊
鲁南一带“喝暑羊”沿袭至今:大暑日全家聚在羊肉汤馆,每人一碗滚烫羊汤、一个新麦馍馍,既补夏收耗损,又借“以热制热”逼出体内寒湿。
7、吃仙草
仙草(凉粉草)晒干熬汁,加入薯粉或米粉冷却成“烧仙草”或“凉粉”,滑嫩甘甜,能清热解暑。民谚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8、半年节
农历六月十五前后逢大暑,民间过“半年节”。先祭神敬祖,后全家吃“半年圆”——糯米粉搓圆染红,煮成甜汤,象征团圆甜蜜,也提醒一年已过半,需珍惜光阴。
大暑易做“三件事”,守住“三不要”——把一年中最热的15天变成养生、养心、养未来的黄金档。
易做三件事:
1.易吃“三瓜”
• 苦瓜:凉拌或清炒,降心火、促消化。
• 丝瓜:滚蛋花汤,利水消肿。
• 冬瓜:连皮煲薏米,轻身祛湿。
原则:少油、少盐、多蒜姜,吃出“天然空调”。
2.易喝“三水”
• 午时水(11:00-13:00):新汲井水或凉白开,加2滴白醋、少许盐,一口分三次咽,迅速补津液。
• 荷叶露:鲜荷叶1张+山楂5片+冰糖,小火煮10分钟,晾凉当茶,清心降脂。
• 姜枣茶(空调房专用):生姜3片+红枣2枚,滚水冲泡,驱寒护阳。
3.易动“三微汗”
• 清晨“晒背”10分钟:背对太阳,督脉得阳,胜过乱吃补品。
• 傍晚“慢摇”30分钟:散步、八段锦、太极,心率控制在(170-年龄)×0.7,出微汗即停。
• 夜沐“足浴”15分钟:40℃温水没过脚踝,加3滴薄荷精油,引火下行,助眠。
易守“三不要”:
1.不要“冷暴击”
大汗淋漓后忌冲冷水澡、忌冰饮;先擦干汗,喝温水,隔10分钟再降温。
2.不要“熬阴液”
熬夜+重口味=伤阴上火。大暑期间最好23:00前入睡,睡前半小时远离手机,让肝血得养。
3.不要“情绪爆”
“暑伤心气”,一句顶嘴血压可能飙升10 mmHg。试试“静心30秒法”:闭眼、舌抵上腭、腹式呼吸6次,给情绪一个“缓冲区”。
大暑养生
大暑·吃对了,才不辜负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一句口诀“三水三苦三汤三补,大暑吃对,出伏不苦。”
一、吃“三水”——先保命,再谈补
西瓜:92%水分+钾镁,天然“静脉点滴”。
黄瓜:95%水分+膳食纤维,凉拌拍碎,3 秒入口即降温。
椰子水:电解质直充,出汗后比运动饮料更稳。
二、吃“三苦”——苦味泻火,胜过空调
苦瓜:清炒或冰镇凉拌,降心火、促食欲。
苦菜:滚汤或蒜蓉清炒,祛湿毒、防中暑。
莲子芯:泡茶 3 枚,安神又解热。
三、吃“三汤”——脾胃最买账的软护
绿豆汤:经典解暑,脾胃虚寒者加 2 片姜同煮。
冬瓜薏米汤:利水消肿,伏天祛湿黄金搭档。
丝瓜虾仁豆腐汤:低脂高钙,补水又补蛋白。
四、吃“三补”——把大汗流失的“气阴”一次捞回
山药百合粥:益气养阴,夜宵不胖人。
木耳炒鸡蛋:植物胶质+优质蛋白,修复出汗后的微损伤。
蜂蜜蒸梨:润肺生津,空调房里的“人工加湿器”。
五、避雷区
冰镇啤酒:越喝越脱水。
重油火锅:热上加热,肠胃罢工。
超甜奶茶:血糖过山车,越喝越累。
等大暑的最后一缕热浪被晚风吹散,蟋蟀声里就会浮出微凉的尾音。别怕暑气曾经灼人,它把最浓的光、最重的雨、最亮的星都揉进了这段日子——像一封写在盛夏末尾的长信,落款处已悄悄盖上“秋”的邮戳。愿你带着晒红的记忆和一身盐霜,在下一阵风起时,仍能把滚烫过成温柔,把苦夏酿成甜酒。
本文大暑养生科普,教你伏天 “自救”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频道热点
995530
972320
903007
584216
457219
400557
300392
120343
99658
9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