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新疆视窗

全国服务热线:400-888-9999

达甫:新疆民族音乐中的灵魂打击乐器

2025-10-11 10:38:11

来源:新疆视窗

浏览量:15487

传承文化
达甫:新疆民族音乐中的灵魂打击乐器 导读:

达甫,作为新疆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吉克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打击乐器,以其独特的形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新疆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甫[新疆民族乐器]

1.jpg

 达甫,作为新疆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吉克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打击乐器,以其独特的形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新疆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节奏的掌控者,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在各类民俗活动、音乐表演中扮演着“无鼓不成曲”的核心角色。

一、达甫的形制特征与制作工艺

达甫(又称手鼓)的外观设计融合了实用功能与民族审美,其核心结构可概括为鼓框、鼓面与装饰元素三部分:

2.jpg

鼓框:通常采用桑木、核桃木等硬质木材手工凿制而成,呈圆形扁平状,直径多为30-50厘米,框体厚度约5-8厘米。部分地区会根据演奏需求制作大、中、小三种规格,其中中达甫最为常用。

鼓面:以羊皮、驴皮或蟒皮蒙面,通过皮革的张力与鼓框共振产生声音。传统工艺中,鼓皮需经过浸泡、去毛、晾晒等多道工序处理,以确保音色浑厚且耐用。

装饰细节:鼓框内侧边缘装有10-15对小铜环或铁环,演奏时随鼓身晃动发出清脆的沙沙声,形成声中有声的立体音效。部分达甫的鼓面还会绘制民族花纹或烫金图案,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制作达甫的过程充满匠心,以喀什地区巴楚县的传统工艺为例,工匠需经历选材、制框、蒙皮、调音等20余道工序,其中蒙皮张力的调整直接决定乐器的音准,需通过反复敲击测试方能完成。这种技艺在新疆民间已传承千年,2008维吾尔族达甫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jpg

二、达甫的起源传说

相传在昆仑山下,曾有一条巨蟒残害生灵,一位名叫达甫的青年猎手为除害,用松枝弯成圆圈蒙上羊皮制成单面鼓,边击鼓边唱歌以保持清醒。鼓声惊退巨蟒后,他最终斩杀恶蟒。为纪念这位英雄,人们将这种鼓命名为“达甫”,而蟒皮也成为制作优质达甫的传统材料之一。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达甫的名称由来,更赋予其勇敢无畏的文化象征意义。

4.jpg

三、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播

达甫的历史可追溯至北魏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已出现伎乐天手持达甫演奏的形象,证明其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达甫随西域歌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宫廷乐《十部乐》中被列为龟兹乐”“疏勒乐的伴奏乐器,推动了中原与西域的音乐融合。

     在新疆各民族文化中,达甫的角色早已超越乐器本身:

5.jpg

维吾尔族:将达甫视为欢乐与忧愁的晴雨表,在木卡姆演唱、麦西来甫聚会中,达甫的节奏变化能精准表达歌词中的喜怒哀乐。

塔吉克族:鹰舞表演中,达甫与鹰笛配合,通过急促的鼓点模拟雄鹰盘旋的姿态,展现高原民族的豪迈气质。

乌兹别克族:婚礼仪式上,新娘需亲手敲响达甫,以鼓声驱邪祈福,寓意新生活的开启。

       “达甫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不懂音乐的人也忍不住跟随节奏舞动。这种人人可参与的特性,使达甫成为新疆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

四、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进入21世纪,达甫的传承面临现代化冲击,但其在文化创新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教育传承:新疆艺术学院开设达甫演奏专业,编写系统教材,培养专业演奏人才;中小学将达甫纳入民乐课堂,2024年全疆已有300余所学校开展达甫兴趣班。

6.jpg

舞台创新:作曲家周湘林在交响诗《丝路回响》中,让达甫与管弦乐队对话,用传统鼓点演绎现代旋律;融合乐队艾尔肯乐队则将达甫节奏与电音、摇滚结合,吸引年轻受众。

产业发展:2025年新疆民族乐器年产值突破2亿元,达甫产品远销中亚、土耳其等地,成为文化出口的名片。其中,丝路鼓韵品牌开发的迷你达甫文创产品,年销量超10万件,让传统乐器走进日常生活。

五、文化象征与精神内涵

在新疆各民族的集体记忆中,达甫承载着多重文化隐喻:

  团结符号:在多民族共居的村落,一场达甫聚会能让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群众同跳一支舞。

7.jpg

生命律动:维吾尔族谚语称达甫的节奏是心脏的跳动,新生儿出生时,家人会轻敲达甫祈福;老人离世时,鼓点则伴随送葬队伍,完成生命的礼赞。

  文化自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新疆演员手持达甫参与《雪花》篇章表演,向世界展示了这一乐器背后的中华文化多样性。

8.jpg

从敦煌壁画中的古老身影,到冬奥会舞台上的现代演绎,达甫的每一次敲击都在诉说着新疆各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它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部活态的文化史——记录着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承载着边疆人民的喜怒哀乐,也见证着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正如新疆民谣所唱:“达甫鼓声响千年,琴弦不断情相连”,这面小小的手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新疆民族音乐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达甫:新疆民族音乐中的灵魂打击乐器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服务热线

400-888-9999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