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来到新疆视窗

全国服务热线:400-888-9999

博物馆变身非遗工坊 传统文化“潮”进家门

2025-02-26 18:13:15

来源:百度

浏览量:323

传承文化
博物馆变身非遗工坊 传统文化“潮”进家门 导读:

据了解,此次非遗民俗市集是甘家口街道“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提升地区文化氛围。

“听说这里开展非遗市集活动,家里的两个小朋友都嚷着要来参加。来了以后,他们学得特别认真,也对咱们的传统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家住甘家口街道的张清艳阿姨说。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日,甘家口街道在国玉印象和田玉博物馆举办了非遗民俗市集活动。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200余名居民通过展览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家门口的博物馆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此次非遗民俗市集是甘家口街道“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提升地区文化氛围。此次市集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拓印、结绳技艺、古法制玉等多个非遗项目,并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手把手教授居民非遗技艺。

活动开始后,老师首先耐心讲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古老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动手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拓印活动中,居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将纸覆盖在物体表面,使用颜料或墨汁轻轻涂抹,成功地将物体的纹理和形状转印到纸上,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拓印作品。每一张拓印作品都体现了拓印者对器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墨色的巧妙处理。在结绳技艺学习中,居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编织出金刚结、平结等各式各样的结绳作品,系在白色的玉佩上,既美观又实用。

在古法制玉活动现场,老师带领居民们使用工具和天然软玉原料,设计并加工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中华玉文化。“以前总觉得非遗离我们很遥远,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学习,还有老师为我们讲解,我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实验学校初一年级学生王一涵开心地说。

活动结束后,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居民们参观了和田玉展览。据了解,国玉印象和田玉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支持的重点项目,是中国首家全面介绍和田玉的专题类民办非营利博物馆,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和田玉标本与鉴赏、学习中国传统和田玉文化于一体,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参观结束时,家门口博物馆的非遗民俗市集活动也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将非遗课堂搬进社区,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不仅拉近了非遗文化与普通民众的距离,也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甘家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甘家口街道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居民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社区生根发芽,焕发新的生机。 (记者 高玉超)

免责声明

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博物馆变身非遗工坊 传统文化“潮”进家门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服务热线

400-888-9999

微信服务号